新闻中心
建峰新闻
行业资讯
领导关怀
安全简报
最新资讯
转载企业风采·中国产业发展
2018年龙头企业
2017年守合同重信用3A
统计先进企业
苍南尊师重教会员单位
2016年度纳税大户
2016建筑业龙头企业
 
 
行业资讯
大岗山盛衰记
时间:2022/8/16 21:29:57 来源:本站 作者:杨道敏 阅读数:

大岗山盛衰记

杨道敏


大岗山一角/萧云集 

一、金山银山大岗山

大岗山也称大龙山或大龙尾,位于苍南县矾山镇与南宋镇之间,是一座海拔600多米、长约10公里的大山。当地闽南语的意思就是一座很大的山。大岗山的东北面尽头是乒乓岭脚,属于矾山镇昌禅片区中岙村。山的西南面尽头为甘岐溪,属于矾山镇埔坪片区管辖。再往西,与福建省福鼎县前岐镇龟岭村交界。

考察队员考察大岗山上的矿井/ 张廷群 摄 

 

考察队员在大岗山考察 /萧云集 摄

明弘治《温州府志·土产·器用》云:“矾,平阳县宋洋山虽有之,素无人采。居民近得其法,取石捣细,淘炼而成,清者为明矾,浊者为白矾。”民国《平阳县志》这样记载宋洋山:“粉坪山东南皆为兰宋阳山脉。分二支,一支南下为大山,东直北山街,南临浦坪街;一支东南迤为鼓楼山,又东为挂岭,颇称高峻;又东为杨家山,案:即阳岩山。旧志云:‘在县南百里。’新纂。《名胜志》云:‘藻溪流其下,上接兰宋阳之水,别为东、西二溪,分流注于江入海。’见旧志。今山北麓之水流入藻溪,南麓之水西入兰宋阳,东入七溪。新纂。”至清末民国初,宋洋山改称“兰宋阳山”,其中大岗山是它的一条重要支脉。

 

大岗山上看矾山/萧云集 摄

大岗山是矾山矾矿三大矿山之一,明矾蕴藏量十分丰富。据1994年地质勘探资料,大岗山明矾石矿藏绵延数里,蕴藏量有919.0万吨,至今尚未大规模开采。早在明代初年,大岗山的明矾矿石即已开采,从最为原始的火烧水激法、锤打法,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雷管炸药爆破法,各个时期的采矿方法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同数量的矿硐遗址,是一座矿山开采的自然博物馆。

 

大岗山上的明矾矿石/萧云集 摄 

大岗山东北面为昌禅交界的鸡角岭,有南宋通往矾山、赤溪的古道,曾有矾窑。大岗山中部朝西北方向是石门岭,是南宋一带重要明矾矿区,山腰曾有矾坑窑矾。矾坑窑矾的西边山脚,就是大岗山尾,溪光村位于这里,矾窑更多,明代开始炼制明矾,民国时曾有大小矾窑10多座。20世纪60年代,溪光村为解决劳力出路和增加村民收入,利用当地丰富的明矾石资源,沿着南宋溪两岸,相继办起15座集体明矾厂,每座矾窑平均可安排30名劳力,人均收入远高于务农收入。大岗山西南面的甘岐溪附近,20世纪90年代建有埔坪矾窑。

 

大岗山古矿硐 /萧云集 摄

地处大岗山半山腰的矾坑,以及从石门岭、松柏脚、大贡头到埔坪大龙尾、王门坑的山顶一带,如今遗留有大量矿硐遗迹,呈带状分布,部分矿硐什么年代开始开采已无从考证,延用至20世纪90年代,保存较为完整。矿硐沿矿脉开采,有的高、宽、深均达数十米,最深处达数百米,深不见底;有的高仅数米,呈台阶状向大山深处延伸。每处矿硐附近都有堆料场、煅烧炉、风化池、结晶池等配套设施,其中圆形结晶池均靠近地面有泉眼地方,数量较多,内壁用长石条贴筑,与周围地面平齐,既有露天,也有部分位于矿硐内,直径4米左右,深2米余。大岗山矿硐结晶池最迟建于20世纪80年代,至今大部分保存完整。这样的布局,可就地利用山上的矾石、柴草和水源炼制明矾,以减少运输成本。

  



       大岗山古矿硐及结晶池/萧云集 摄

1998年,由于国家实行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,大岗山下溪光村所有的矾窑全部停产,大岗山的明矾矿石开采就此终止,山上留下众多矿硐、矿井、矾窑和结晶池遗址。2015年4月,大岗山溪光炼矾旧址被苍南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,并立碑予以保护,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旅游景观。用无人机从侧面航拍的照片,连成一片的石窟看起来还有点像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,十分壮观。

 

大岗山矿硐群/ 叶怀欣 摄


二、开山采矿石门岭

石门岭村地处盛产明矾石的大岗山上,因村中山岭旁有两石墩形如门,故名。分内石门岭和外石门岭两部分,共有400多户,1200多人。属于溪光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(2000年并入),村中主要姓氏为欧阳姓、李姓和徐姓。


        南宋北山李氏大宅院 /章鹏华 摄

历史以来,石门岭部分村民却以专业开采明矾矿石为生,而未从事煅烧、炼矾、销售等行业。采石工人中,以欧阳姓为最多,李、徐两姓次之,他们大多父子传承,经过历代经验积累,采矿技艺十分高超,不但效率高于他人,历史以来极少发生矿难事故。

早年,他们往往三五人一群,四五人一帮,总数达三四十人,在矿脉出露点较多的大岗山顶附近,沿着矿脉先进行露天开采,继之进行井巷开采。随着明矾石出露点逐渐减少,他们又拿着山锄等工具,在泥土覆盖较浅的半山腰以上寻找明矾石矿脉,随后追随矿脉进行露天开采或井巷开采,在大岗山上遗留下众多矿井和矿硐。

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,由于缺乏炸药,石门岭人还以最原始的火烧地垄法进行采矿作业,开采的矿石不生不熟、不大不小(30厘米大小),以方便人工挑运和矾窑煅烧,很受挑工和矾窑的欢迎。开采出的明矾矿石经过挑选后,雇佣本地或北港一带山区青壮年劳力,将明矾含量较高的精矿石挑下山卖给溪光矾窑,所产矿石出矾率达15%—40%。也有少数溪光人在大岗山顶明矾矿边上就地设窑炼制明矾。后来石门岭人改用效率更高的火药和炸药爆破作业,明矾石产量更高,开采出来的明矾石除满足溪光矾窑外,多余明矾石一度运到设在矾山平阳矾矿炼制。1958年后,改用索道运输方法,运输明矾石至溪光矾窑,从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。


大岗山古矿硐/叶怀欣 摄


三、井巷工程富南宋

 南宋虽然地处山区,但这里历史以来一直不穷,这与大岗山盛产明矾直接有关。清代,这里的李家、周家、欧阳家、林家、吴家等均建有规模宏大的大宅院,南宋街道也像模像样,有一定规模。今天,南宋街的房地产价格也并不便宜,临街的4层楼一间价值五六十万元。这一方面与当地可用于建筑房屋的土地资源缺乏有关,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居民并不缺钱。

俗话说: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大岗山的明矾开采,成就了南宋人的矿山井巷业一技之长。1969年,平阳县掀起兴修水利建设高潮,大规模地在钱仓山上开采石料。在矾山区委、区公所的推荐下,许多南宋人应聘到钱仓当采石技术员。技术娴熟的南宋人安全、高效地开采石条和石块,保证了各地兴修水库的石料供应,令工程负责人十分满意。

南宋街/萧云集 摄

1969年,南宋公社革委会成立了平阳县南宋建筑开山工程队,承包了福建宁德海军的国防805工程,工人约90人。1971—1979年,南宋人承包了湖北省武汉市万山国防工程。1971—1981年,南宋人又承包了福州军区油库、弹药库工程,工人200多人。1972年,南宋公社成立工程营,工人近400人。1973年,廖宝宏等带领建筑队承担油库浇注工程,工人约380人……南宋公社用工程队的公积金,盖起了矾山区高中部校舍、能容纳千人的大礼堂、三层楼的公社办公大楼等,成为当年平阳县最富裕的乡镇。还有许多人组织了三五十人的小分队,参加了全国各地的水利、公路等建设项目承包、分包工程,他们用自己的精湛矿山技术,开创了一条致富之路。

 

溪光村/萧云集 摄 

1978年改革开放后,更是充分释放了南宋人的矿山井巷工程能量,他们纷纷到福建、山东、云南、湖北、广西、内蒙古、安徽、贵州、四川等地,承包各种金矿、铜矿、铁矿、煤矿等开采工程,产生了不少亿万富翁,为繁荣地方经济、回馈家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目前,南宋井巷工程队有数十支,业务遍布全国,并拓展至东南亚、非洲、南美等国家。目前全镇1.4万户籍人口中,有3000多人从事矿山井巷行业。

发家致富的在外南宋人以企业总部回归的方式,“飞”回山沟反哺家乡。2016年,温州建峰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打响总部回归第一枪;至2020年,回归企业增至7家,年产值超20亿元;2021年又有4家落户南宋,宋阳路在短短5年内就集聚了11家矿山井巷回归企业。


四、山体保护需重视

大岗山是一座矾石储量丰富的矿山,石头含硫量很高,草木本来就不茂盛,山顶少有树木。随着几百年的持续矿山开采,山腰以上的地表到处坑坑洼洼,局部堆满矿渣。

 

开荒造田后的大岗山/杨道敏 摄

开荒造田后的大岗山/叶怀欣 摄

2014年,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,为了调剂到足够的建设用地,根据国家有关政策,县里在大岗山顶投入巨额资金,动用挖土机等大型机械开山辟地,开荒造田,虽然一层层整整齐齐的梯田远远看起来层层叠叠、十分壮观,但一旦下雨,便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。而下游供应江南垟几十万人口用水的吴家园水库,又因为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滋生蓝藻,水源严重污染,原先的一类水一度变成了四类水,达到不能饮用的程度,县政府不得不花费巨资进行治理。原本是绿水青山的大岗山不但没有变成金山银山,而一下子变成了荒山秃岭,山顶寸草不生,更谈不上种出粮食来。

 

鸡角岭明矾结晶池遗址/萧云集 摄 

直到2015年夏苍南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到大岗山上视察古矿硐的保护治理,山顶仍然是一片癞痢头,到处是贫瘠的黄色砂土和杂色石块,没有一棵树木,连野草也只是星星点点,十分荒凉,以至于飞鸟不至,野兽不来。据有关资料介绍,要将山上的坚硬岩石变成可以耕作的土壤,每生成厚度1厘米的土壤,至少需要花费500多年时间。因此,今后我们决不能再干毁掉绿水青山的傻事了,这也是我写作本文的一点感受。




 

杨道敏

生于1963年,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,历任苍南县委办公室新闻信息科科长、龙港镇宣传委员、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、苍南县文联副主席(主持)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,现为苍南县政协四级调研员。著有《走遍苍南》《苍南历史文化现象》,主编《苍南百年老校》《苍南状元》《苍南历史文化村落》《苍南美食》《苍南地名溯源》《话说苍南》《苍南老宅院》等。


 
 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温州建峰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温州三创网络 浙ICP备13029893号 后台管理
公司地址:浙江省苍南县南宋镇宋阳路265号 电话:0577-64602888 64600011 传真:0577-64602069 邮编:325807
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815号